“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。”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对“吃”都是很重视的,且会按一定时节制作不同的食物,不同的食物各有不同的风味。
四月芳菲季
淅淅小雨,草长莺飞,柳絮扬扬,艾蒿馥郁。在这个四月天我们不仅可以吃到酸甜的野草莓,还可以吃到香糯的艾糍。
我们风尘仆仆归来,奶奶已早早在大门前迎接,带着晨曦与满满的思念。
我们微笑寒暄,春节的温暖似乎还在身边萦绕。
奶奶撩起袖子,捣起艾草,艾香便飘散于整个屋子。她把捣出的艾汁轻轻浇入揉好的糯米团中,糯米团便变成水墨画中山峦般的颜色。最后再加些糖,不用弄什么夹心,思念的味道已注满整个艾糍。
再轻轻搅拌后,晾一会儿,就把糯米团分成一个个小糯米团,分好后就可以入锅蒸了。
奶奶还是喜欢用灶(不用煤气,用柴烧了那种)来蒸,说这能保持原始味道。看着火苗在柴薪上跳动,有些沧桑感。蒸好后,奶奶用芭蕉叶仔细包好,稍稍晾凉,便微笑着叫我们来吃。
我挑了个较小的,一口下去,香糯可口,真的不需要什么作料,这已经够了!吃饱喝足,满天晚霞提醒我们该回家了。提着一袋艾糍,挥一挥手,又带走几句叮咛。
七月蓬勃季
艳阳高照,人们的感受除了热就还是热。这个季节要是能天天喝上一碗清凉的绿豆粥……这感觉就不用我说了。
妈妈总是说她自己很懒,不想做什么吃的。女人总是口是心非,夏季放假时天天问我们要吃绿豆粥或黑凉粉的是谁呢?
得到我们的肯定回答后,妈妈便去厨房忙活起来——洗绿豆,洗糯米,再泡一点海带。洗好的绿豆在阳光下反射的银光,像只闪着银翅的蝶。
然后再把这些东西放入高压锅,开中火,妈妈也喜欢用火煮出来的东西。过了三十多分钟,妈妈等高压锅凉一点后,就揭开锅,把那些褪出来的绿豆外衣小心捞出,再放入两块红糖,又盖上锅,加热两三分钟,一锅香气扑鼻的绿豆粥就大功告成了。
晾凉后,在楼顶,一家人幸福地围在一起享用,天再热又有什么关系呢?耳边听着父母的呢喃,阵阵茉莉花香又俏皮地“调戏”着鼻子,口里是那甜甜的绿豆粥……
十月桂香季
在我们南方,十月还不是那么冷。“中庭白树栖鸦,冷露无声湿桂花。”看,院子里的桂花还没谢呢!这些调皮的小家伙每天都如此精神抖擞,在懒懒的阳关下旋转飞舞,淡淡清丽的香气又不时传来……
我掂着脚尖,把一小簇一小簇的桂花采下来放入小篮子中。采了一小半篮子桂花后,便把桂花放在盐水中浸泡一会儿,让里面的杂质或小虫子跑出来,再洗多两三遍就拿去晒了。在阳光下晒干水分后,就可以制作我最爱的桂花糖藕了。
桂花糖藕的做法我也是在两年前的一本书上看到的,自己尝试了一下,很喜欢的呢!
在十月份找莲藕是件麻烦的事,不过对于我们“荷城”来说,这就不算什么了。把藕洗净后,两端切一小段。把浸泡了两小时的糯米塞入孔中,压实一些。还要用牙签插回切下的两端,这样子有利于糯米充分吸收藕的清香。再把藕放入煮开的水中(水要没过藕),用小火煮30分钟后加入另一位主角——桂花和配角——红糖,一小时后才能关火。
煮熟后,切片装盘,再倒上一倒上桂花蜜即可。
叫上爸妈、弟弟,趁人还没到齐,我又泡了几杯桂花茶,顺便尝了一片桂花糖藕,入口即化,软软的,桂花清香、藕香、糯米香在嘴中一起迸发。几个人坐在院子,闲看花开花落,享受秋日难得的静谧时光,这阵阵的秋风是否在嫉妒我们?风力似乎加大了不少……可我们的身子依然暖和起来……
一月凋零季
“这些榕树太奇怪了,冬天就是不掉叶子,到春天就猛的掉!”我们这帮准备迈入高三门槛的学生如是说。冬季的确是万物枯萎的季节,可这榕树偏偏常绿如春,于是看到它常让我想起除夕夜的温暖。
回到老家,夜幕降临,还没进家门,爷爷奶奶在厨房叮叮当当的声音就已告诉我们他们的忙碌。
按照我们的传统,我们得包粽子。需要的食材有泡好的糯米、香菇、绿豆、瘦肉,我们还加了高粱。先用三张粽叶垫底,先铺上一层糯米,中间放香菇、瘦肉,再铺上一层绿豆,最后用糯米盖住中间的,再把高梁按一些在糯米里面,再把它们包好,用绳子系好就可以了。
弄了两个小时后,终于弄完了,还要把它们放入大锅慢慢焖,也不记得焖了多久,总之等到我都快面见周公啦!终于一股香气从锅的周围飘出,袅娜的烟缓缓升入空中……粽子熟了!
揭开锅盖,爷爷拿出两条让我们尝,我一边解其中的一条一边叫烫,大家都嘲笑我这个滑稽的模样。我哼了一声,愤愤地抢了第一口,吹了几口气片放入口中,高粱的脆、糯米的软这两者结合真的很棒,给人不同的味蕾享受。爆竹声响起,新生活开始了!看着大家的笑脸,我的心里突然很感激毛爷爷……
不同的食物不同的情怀,食物冒出的热气已组成一排排爱的文字,你看到了吗?
祝福你幸福生活每一天-www.zfyou.com